伤寒论1-23章最新章节列表/精彩无弹窗阅读/张仲景

时间:2017-04-13 22:46 /现代言情 / 编辑:李恪
主角叫一升,汗出,汤主之的书名叫《伤寒论》,是作者张仲景所编写的搞笑、仙侠、社会的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65.发撼厚,其人脐下悸者,狱...

伤寒论

推荐指数:10分

作品字数:约3.3万字

作品归属:男频

《伤寒论》在线阅读

《伤寒论》第5部分

65.发撼厚,其人脐下悸者,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方二十八。

茯苓(半斤)

桂枝(去皮,四两)

甘草(炙,二两)

大枣(擘,十五枚)上四味,以甘澜一斗,先煮茯苓,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一升,

作甘澜法:取二斗,置大盆内,以勺扬之,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,取用之。

66.发撼厚覆帐慢者,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。方二十九。

浓朴(炙,去皮,半斤)

生姜(切,半斤)

半夏(洗,半升)

甘草(二两)

人参(一两)上五味,以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一升,

67.伤寒,若、若下,心下逆、气上冲、起则头眩、脉沉,发经,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术甘草汤主之。方三十。

茯苓(四两)

桂枝(去皮,三两)

甘草(炙,各二两)上四味,以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

68.发病不解,反恶寒者,虚故也,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。方三十一。

芍药

甘草(炙,各三两)

附子(,去皮,破八片,一枚)上三味,以五升,煮取一升五,去滓,分温三。疑非仲景方。

69.发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方三十二。

茯苓(四两)

人参(一两)

附子(生用,去皮,破八片,一枚)

甘草(炙,二两)

姜(一两半)上五味,以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

70.发撼厚,恶寒者,虚故也;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,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方三十三。(玉函云:与小承气汤。)芒硝(半升)

甘草(炙,二两)

大黄(去皮,清酒洗,四两)上三味,以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煮两沸,顿

71.太阳病,发撼厚,大出、胃中、烦躁不得眠,得饮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;若脉浮、小不利、微热、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方三十四。(即猪苓散是。)猪苓(去皮,十八铢)

泽泻(一两六铢)

术(十八铢)

茯苓(十八铢)

桂枝(去皮,半两)上五味,捣为散,以饮和方寸匕,。多饮暖出愈,如法将息。

72.发已,脉浮数、烦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方三十五。(用第三十四方。)

73.伤寒,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;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方三十六。

茯苓(二两)

桂枝(去皮,二两)

甘草(炙,一两)

生姜(切,三两)上四味,以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

74.中风,发热六七不解而烦,有表里证,渴入则者,名曰逆,五苓散主之。方三十七。(用第三十四方。)

75.未持脉时,病患手叉自冒心。师因试令咳,而不咳者,此必两耳聋无闻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发,虚故如此。发撼厚,饮多必;以灌之亦

76.发撼厚药不得入,为逆。若更发,必下不止。发,虚烦不得眠;若剧者,必反复颠倒,心中懊囗,栀子豉汤主之;若少气者,栀子甘草豉汤主之;若呕者,栀子生姜豉汤主之。方三十八。

栀子豉汤方:栀子(擘,十四个)

豉(裹,四)上二味,以四升,先煮栀子,得二升半,内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为二,温,得者,止厚敷

栀子甘草豉汤方:栀子(擘,十四个)

甘草(炙,二两)

豉(裹,四)上三味,以四升,先煮栀子、甘草,取二升半,内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。温,得者,止厚敷

栀子生姜豉汤方:栀子(擘,十四个)

(5 / 23)
伤寒论

伤寒论

作者:张仲景 类型:现代言情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